搜狐网:网友朋友们,刚刚从前方赶来的神舟六号的副总设计师杨宏老师已经来到我们的访谈现场,欢迎杨宏老师!
杨老师这么年轻!
两位航天员感觉很好 就像从青岛回来
搜狐网:杨宏先生是从现场赶来的,您先说说在现场发生的情况。先告诉我们,昨天晚上睡了觉没有?
杨宏:一分钟也没有睡。
搜狐网:我们现在代表所有的网友向您表示慰问。我们除了通过网上和电视上了解的一般情况以外,您刚刚从前方回来,并且您所处的特殊位置,您想先跟我们网友介绍一些什么最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期待着。
杨宏:应该说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经历了非常激动人心的一夜,这一夜也是非常难忘的,我是在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参加了整个神舟六号的飞控全部过程。从昨天晚上我们例行的进行了神舟六号的返回各项准备工作,两名航天员按照预定计划从轨道舱顺利的返回到返回舱,把要带来的东西都整理好了,做好返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要关闭最后一道舱门。这个舱门关的好与坏是直接影响到航天员的安全,所以要进行密封检查。
我们预定在后半夜,也就是3点43分左右,这个时候我们的飞船开始进入返回程序。首先把轨道舱分离掉,然后再调转、偏航、制动点火,把偏航的速度从轨道上降低下来,然后开始下降。这个时候我们现场的人都是全神贯注监视着飞船的各项指标和参数。这些动作的完成都是非常顺利,然后当飞船降低到150公里左右高度的时候,我们最后一个舱段,推进舱顺利的分离掉,只剩下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这个时候应该说是我们飞船所经历的最艰难也是风险最大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现场包括我们所有演职人员,包括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员,这时候应该是最激动的。
其中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是所有飞船的信号由于受到了黑障的影响中断,这个就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时候,由于跟空气的剧烈摩擦产生了上千度的高温。
搜狐网:有多长时间?
杨宏:就几分钟。这个时候失去了联系,这个时候是正常的阶段,过了这一阶段以后航天员就顺利的报出了他的状态良好。每当这个时候,出了黑碍区以后航天员报状态良好大家都是热烈鼓掌。
还有一个阶段返回舱开伞,我们也是全神贯注的关注着各项指标。
搜狐网:开伞就似孔雀开屏、天女散花。出舱门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两位航天员此刻状态应该是更好。聂海胜的笑容最灿烂,今天一出舱的时候漂亮极了,现在沉着多了,稳健的步伐,挥手。他们很沉着,向首长敬礼,握手。
邵峰(社科院专家):两位航天员感觉很好,就像从青岛回来的。
特殊光学设备拍摄回收画面
搜狐网:杨宏先生,我刚才请教了一个问题,赵先生不知道是出于保密的原因还是这个环节他不太知道,您刚才提到飞船在进入大气层之后进行燃烧1千多度高温,现在我们正好可以拍摄到这个画面,我看了画面之后我一直不解,我干了这么多年电视,不知道摄像机放在哪儿?怎么拍出那么稳定的画面,一个小火苗,一团火的燃烧,接下来又看到伞那么悠然的在那儿飘着,画面那么清晰稳定,是怎么拍下来的,而且是晚上夜空当中,如果保密您千万别说,如果不保密一定跟我们网友朋友讲讲。
杨宏:只能说是特殊的光学测量设备,这个光学测量设备应该说两个阶段,一个是火球划过夜空,还有一个降落伞。这个划过天空的时候如果在西北天气晴朗肉眼就可以看到。
搜狐网:可是半夜怎么看到?
杨宏:它是发光的。比如在西北地区我们就可以看到划过夜空的一个火球飘过去,非常清楚,用肉眼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设备。
下一个是特殊的光学测量设备,而且夜间可以测到。
搜狐网:有意思,我相信这次神舟六号发射大大推动了航天科普,很多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了、对航天感兴趣了,航天科普因此而大普及,我相信会有小科学谜们会来琢磨这些问题。
在返回地面的时候会有几分钟的黑碍,说明此刻速度非常快,表面在剧烈燃烧,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冲出轨道、冲出大气层的时候,那个速度那么快它为什么没有黑障?为什么不燃烧?
杨宏:冲出大气层的时候这个时候是逐渐加速的,逐渐加速主要是在飞船的外围有一个罩,是保护飞船的,而且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是逐渐逐渐加速,越加速空气就越来越稀薄。
等到冲出大气层以后,这个罩已经没有用处了,就分掉了。
搜狐网:而我们回来大气层是越来越稠密的,有道理。
搜狐网:一刀下去。
杨宏:对。如果有风伞会侧翻,人都追不上。航天员处理的也很果断。
搜狐网:关于这一点我追问一个问题,我们发射之前几级大风,而且下雪,可是临到发射的瞬间,突然间天气变好了,风很小,雪也停了。回来的时候内蒙古的天气居然是风速那么小,伞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居然能稳稳的直立状态放在那儿,是我们天空做美,偶然巧合,还是我们这次航天气象工作者关于我们气象的变化掌握拿捏的分寸感这么强这么准,这两个因素都有,还是哪一个因素?
杨宏:确实很神奇,但是也有我们气象工作者非常准确的预报。估计我们赵指挥也介绍过了,我们发射前的风速最高的时候达到17米,我们塔下的工作人员给我报告,不仅风大,而且连整个塔架都在摇。
杨宏:后来我们基地的指挥就通报了一个情况,说20分钟以后将有零星小雨,果然预报的很准确,20分钟以后不是小雨是雨加雪,所以气象预报是非常准的。
风速在15米左右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还比较担心,但是过了10分钟以后马上就15米风速一下子就降到5米的风速。
搜狐网:神了。
杨宏:所以说我觉得他们气象部门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搜狐网:我们民用的气象预报,说降雪概率70%、80%,结果没下。我们的航天预报是不是较之我们平常的天气预报是精度上要求不同的?
杨宏:对,要求的精度非常大。
网友:在看神舟六号直播的时候我们发现航天员用了一个黑色的小棍子,我想问一下他的小棍子有什么用途?
赵吉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这是航天员的受动操纵杆,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手套比较厚操纵起来不是那么灵活,再一个人在前面束缚了,根本够不着操纵的键盘,直接用杆,那个杆是伸缩的,根据人的距离调整长度操纵指令。
搜狐网:我们家有一个邻居,老大爷80多了,拄着拐杖自己遛弯,用拐杖按电梯,道理是一样的。
网友:再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现在有一些太空植物是在太空环境下变异出来的,我想航天员升空以后航天员会不会变异?
杨宏:确切来讲,太空育种并不是太空变异,而是受到了物理环境的影响,并不是说发生了变异,这种情况下经过太空过程的种子一般来讲回到地面以后再重新育种、重新生长的话就会有变化。
搜狐网:越来越专业了,已经到生殖领域了。
太空115小时航天员全程录音
搜狐网:在这里要特别向您介绍,杨宏神舟六号发射副总师,副总师就是在总师领导下的负责整个神舟六号发射全面的工作。三个多月来杨宏先生就一直没回家,三个多月来杨宏先生是第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就来到了我们的搜狐,跟我们搜狐的网友交流,现在请网友用各种方式跟我们联络,发短信或者直接给我们打电话。
我现在有这样的问题想要和杨宏先生请教,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21小时,据说时常看到美丽的景色有感想,时常遇到一个瞬间的思维的片断想记录下来,但是不便,所以很多东西转瞬即逝,这次我们两位航天员在天上用什么办法包括把他们的瞬间的感受记录在案,我们做了什么样的技术保障?
杨宏:应该说还有很多技术方面的手段,包括时时的图像,包括数码相机,还有一些录音装置。
搜狐网:这录音装置是115个多一点小时所有的时间都在录音吗?都可以录音吗?
杨宏:都可以。
搜狐网:我不知道在天上噪音有多大,这个效果怎么样?
杨宏:这个要等到数据出来才知道。
搜狐网:在刚开始神舟六号发射的时候在另外两位专家交流的时候,我和王灿问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问了之后我们发现在地上根本不是事的事,在天上就成了天大的事,例如吃喝拉撒睡,甚至包括正常的生理反映放屁,在天上都成了高难度的问题,跟大家介绍一下我问的有关生理现象放屁的问题,咱们先从拉屎、撒尿、放屁方面来讲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解决得怎么样?这个解决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有重大突破或者质的进步?
杨宏:神舟六号相对神舟五号而言,应该说这次飞行实验是全面的考核神舟飞船的各项功能,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载人的航天飞行,为什么这么说呢?要脱去航天服进入轨道舱,进入轨道舱就意味着在轨道舱生活,生活就需要具备,您说的吃喝拉撒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
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吃饭,吃饭所带的食品都是特制的航天食品。
搜狐网:杨利伟说羡慕他们吃热的。
杨宏:进入轨道舱,放了一套轨道加热装置,就可以加热,吃热的。喝水也是特殊的方式喝水,水不能溢出来的。像大小便,有大小便的搜集装置,保证不能有任何的其他东西泄露出来,泄露出来就意味着漂浮在空气当中,这个要必须非常好的搜集,这个问题我们很好的解决了。
杨宏:我一个一个给你讲。另外舱内的空气成分,空气来讲我们要保证合适的比例,包括氧气、氮气,以及二氧化碳,还有其他废气。特别对于氧气人要不断的消耗,废气就不断的要过滤掉,二氧化碳,其他的废气,我们专门有气体净化装置,在这种气体产生之后进行净化,处理掉,这个措施也采取的非常好。
搜狐网:在神舟五号上是不完整的。
杨宏:在神舟五号上不是不完整,而是没有得到完全的检验,因为航天员穿着航天服,像皮口袋一样。这样热量不能散发出来,人产生的湿气也没有散发出来,所以对舱内的空气没有全面的检验,而神舟六号进行了全面的检验。
搜狐网:男人需要刮胡子,航天员在天上刮胡子,用个电动剔须刀不就完了吗?为什么用这种方式?
杨宏:电动剔须刀应该说还是有飞沫的。用剔须膏没有任何飞沫。
搜狐网:有的报纸说,很多东西说都跟着上天了,说什么什么也没有那么回事,说每次你们都要出来打架,这是有专门的部门来干这个工作吗?
杨宏:这个不能由我们说,我们没有那个精力,因为我们的精力是把飞船研制好,我们的经验就花在这上面。
搜狐网:开门、关门这个事,我第一天就听两位专家反复强调重要性,我还是不太懂,开门、关门如果这个东西在地面上已经完成的非常好的话,到了上边实际在太空环境当中去实验,这个东西会变得非常敏感和关键吗?说一根头发丝就会导致问题。
搜狐网:为什么是这样?
赵吉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这个门实际上我们在地面上做了反复的试验,我们为航天员专门研制了舱门的专项训练器,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在地面是重力的情况,在太空是微重力的情况下,这是没法在地面进行试验的。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凡是在天上用的东西必须在地面进行试验,由于舱门又是一个关键的东西,所以上天上能不能关好这个舱门,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个就有一些这方面的担心,因为毕竟在地面上没法模拟微重力的情况,包括航天员在天上关舱和在地面关舱,他说站的位置、方式、方法都不太一样。
简单说,在地面的训练但是不能代替在天上做的工作。
搜狐网:所以老百姓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上天才是真的溜,是进入真实的环境了,在地面只能说是尽可能的近似和模拟。
神六成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的里程碑
搜狐网:我们还是请您就神舟六号发射,就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的技术的创新方面,对于我们科技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从您的角度给我们说几句,您会怎么看?
杨宏:您的题目说的太大了,我只能谈我个人的一点儿粗浅的认识,神舟六号飞船,包括我们整个载人航天,是我们国家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项目。 神舟飞船我们完全是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设计、试验、发行、运行、返回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从意义上来说,是可以证明中国人在高科技领域应该是在世界高科技里面还是有能力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是评价自己的力量。
从技术方面来讲,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能够带动一批技术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甚至一些自然学科的发展。比如说一些专业方面的,比如说我们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还有我们的航天医学,包括我们的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等,另外还涉及到很多热控制技术,还有就是环境控制技术、生命保障技术,等等所有涉及到的这些学科,覆盖的学科也很广,能够带动这些学科的,无论是工程技术方面还是理论发展方面都有促进作用,这是从技术方面说的。
从设计意义上来讲,应该说神舟六号的成功能够至少对咱们青少年,刚才您提到了能力提高对航天学科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科学知识的兴趣能够大大提高。
同时靠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所研制的神舟飞船,应该说还是能够对于振奋咱们民族精神起到振奋作用。
搜狐网:从民族的凝聚力,从振奋民族经济,从提高我们的威望,从提高中国人自豪感的角度,如果请三位专家每个人用一句话表述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概述性的认识的话,三位专家可能会怎么说呢?
邵峰(社科院专家):如果用一句话的话,我引用一个台湾华侨的话,他说神六飞的多高,我们海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得多高。
赵吉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我觉得这个意义对我们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举足轻重,是至关重要的。
邵峰(社科院专家):我补充一句,载人航天从历史上看,有形象工程的炒作,也有美苏冷战时期的军事竞争,但是说它是形象工程,当时1961年的时候加加林是第一个上天,那个时候当然我们还没出生呢,但是从资料上看美国人非常震惊,美国人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的领导者,后来从宝座上掉下来。一直到1969年阿波罗计划实施,登上月亮以后开始超过苏联,然后世界的领导霸主的地位又回来了,所以航天不光是一个科技的问题,确实是有一个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对大国来讲,对他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他民族的自信心非常的重要,所以我说杨利伟上天给中国的改革开放打了一个强心剂,这次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就像1981年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冠军的时候,那时候我有比较大的印象,那时候一个体育项目的胜利就能够全国人民关注,而且几个月的时间都属于亢奋状态,工作的精神,你感觉身体都好了。
搜狐网:我想你讲了这段之后杨总一定想好了。
杨宏:我还是从科技方面说,应该说神舟六号的成功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神舟六号是“三步走战略”二期的揭幕
搜狐网:从神舟六号发射现在是圆满的画了一个句号,接下来是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还有无人探测器飞向月球。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之间在技术上是什么样的差距呢,我听说神舟七号要轨道行走,就是到舱外行走, 难度和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之间的技术难度比起来,我知道不好强比,但是我们非专业人士总是这种形象式的思维,请杨总讲一下,这个差距是多大?
杨宏:严格说的话,载人飞船这个系统工程发展有一个系统上的考虑,神舟五号是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神舟六号是全面检验了神舟系列飞船全部的功能,进而发展是航天员要进行太空行走,我们称之为出舱活动,这个是作为载人航天来讲必须具备的。 然后再接着发展,两个目标,交汇对接,这些东西看似来讲是独立的事件,其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神舟飞船成为一个天地之间的往返运输工具,就是成个一个运输工具,达到这样一个状态,包括出舱活动,还有交汇对接,还有整个飞船围绕的系统验证,最终的目的是长期空间实验室,或者说长久的空间站,来作为一个天地之间往返运输工具。
所以每走一步都是技术上的突破,技术上要上一个新台阶,是这样的技术发展。
邵峰(社科院专家):我问一个问题,说1992年咱们有一个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载人航天,第二步是建立空间实验室,第三是有自己的空间站,有的文章说神舟六号是第一阶段的圆满句号,有的人说神舟六号是第二阶段的圆满开局,到底是属于哪个阶段?
杨宏:说得非常对,神舟六号既是一期的结束也是二期的一个揭幕,所以正像主持人先生说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搜狐网:我在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那天直播过程当中获得这么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这几天我跟很多朋友交流过,我说我们中国的航天技术有些东西是独家的,不是国外现成技术的简单组合,是我独家的,而且这个独家并且具有极其领先的地步。早在1975年,中国当时的科技水平条件下,到处被封锁,在那种冷战环境当中,那些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就掌握了返回式卫星技术,1970年刚上东方红,1975年返回了,而这项技术到现在欧共体没有掌握、印度没有掌握、巴西没有掌握,掌握的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而中国的技术决不次于国外的技术,所以今天神舟六号能够发射成功、正常运行、安全出舱,和我们掌握的这项用金庸的小说是独家暗器,不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航天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今天我们看到航天人都这么年轻,那么年轻的帅才,在接下来展望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的过程中会不会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一些?
杨宏:是的。您说的非常对,载人航天之所以有今天这样一个发展,是老一辈航天打下了多年的基础所得来的,可以说追溯到我们从东方红一号开始,老一辈航天人就奠定了中国的航天基础,然后1975年返回式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这儿我们要对老一辈航天人表示感谢。
搜狐网:金庸小说有一个武功非常高,梯云纵,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就上天了。我们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迈向航天大国的高度。
我们今天是做神舟六号升空安全返回之后做的这个节目,我们非常非常的高兴,也非常荣幸的能请到杨宏等专家,谢谢专家精彩的评论和介绍。
上一条:中国移动总工李默芳:TD当卧薪尝胆